蓝绿对话实验室
Release Year:
2013
Story:
台湾的民主自由在华人世界普遍受到羡慕,于此同时,台湾的蓝绿之争却也常让其他华人对民主的印象蒙上一层阴影。当上一代为了蓝绿意识形态吵的不可开交,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是如何看待蓝绿?他们还会为了「蓝绿问题」而水火不容吗?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们在2012总统大选一年半前,聚集了不同政党倾向的年轻人,他们当中有深蓝、深绿、浅蓝、浅绿,也有不蓝不绿,其价值观各有不同,却同样少有机会跟不同理念的人「好好坐下来聊政治」。透过这种刻意安排的长期对话实验,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?
台湾的民主自由在华人世界普遍受到羡慕,于此同时,台湾的蓝绿之争却也常让其他华人对民主的印象蒙上一层阴影。当上一代为了蓝绿意识形态吵的不可开交,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是如何看待蓝绿?他们还会为了「蓝绿问题」而水火不容吗?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们在2012总统大选一年半前,聚集了不同政党倾向的年轻人,他们当中有深蓝、深绿、浅蓝、浅绿,也有不蓝不绿,其价值观各有不同,却同样少有机会跟不同理念的人「好好坐下来聊政治」。透过这种刻意安排的长期对话实验,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?
Casts & Crews:
傅榆
Directors
Runtime:
76
分钟
Language:
Director‘s Statement:
《蓝绿对话实验室》是我第二部关于台湾选民的纪录片,在上一部片中,我拍摄两个政治立场不同的家庭,他们之间的对话,是属于上一代的纪录;这一次,我拍摄一群政治立场不同的年轻人,他们有八成是「首投族」,也就是这次2012年总统大选,即将投下人生第一张选票的年轻世代。
很多朋友看到我这么热衷于拍摄台湾的政治议题,都觉得难以理解。简单来说,我可能是俗称的「政治狂热者」。不知为何,许多台湾年轻人看起来很乏味的政治讨论,对我来说,却是异常珍贵让我愿意耗费心力去挖掘的宝藏。我的爸爸是马来西亚侨生,来台湾念大学后在台湾定居,而妈妈是印尼华侨,九岁就来台湾,他们因为成长背景而对中华民国有很深的认同,对民进党异常厌恶,或许是因为从小家庭环境让我很晚才认识政治的关系,也或许是因为族群身分在四大族群定义下显得模糊的关系,我对导致台湾政治现况中的族群认同因素,总是特别在意,也特别容易意识到,历史而导致的族群认同差异,是如何在台湾已经民主化接近25年的现在,仍然在暗地里影响着每个人对政治的喜好、厌恶、选择与判断,即使多数人基于强调理性而不会想承认这之间的关联性。
我就这样越来越陷入「关心台湾政治发展」的世界,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梦想改革的理想主义者,而另一方面,我也仍然接触着许多极少关心政治的朋友,他们更关心人生中其他更重要的事情。当「就算你不去找政治,政治也会来找你」、「超越蓝绿,打造台湾真正的公民社会」这种类似言论在其中一个世界里早已备受呼吁到近乎成为陈腔滥调,另一个世界里却从没听过这种言论,对他们来说政治不是市井小民该关心的事情,更何况生命中有这么多需要投注心力的事情,诸如爱情、课业、工作、创作、娱乐、宗教,甚至是思考生命的本质。同时处在这两种状态下,经常让我有着接近精神分裂的困惑感。的确,每个人的时间宝贵,到底我有什么理由认为,这部讨论台湾政治的无聊影片,应该让更多人浪费八十分钟来看?甚至看完以后花更多时间思考台湾政治的问题与未来?
或许,这已经超过我影片能处理的范围了,比起蓝绿之间的隔阂,上述那两个世界的鸿沟更大更深。做为这部纪录片的导演,我虽然是个政治狂热者,却同样也喜欢吃美食、旅游、看电影,担心年纪越来越大生不出小孩,生了小孩没时间养,也为工作与创作的兴趣如何平衡而担忧,但我依然相信去理解政治、思考政治,和这些生活是不冲突的。我只知道,当我开始把「政治」当做人生的重要课题看待之后,我从来没有感觉过人生是无聊或没有意义的,或许那是因为仍然抱持一丝改变现状的希望,当然,这里指的「政治」不只有「蓝绿」。
很多朋友看到我这么热衷于拍摄台湾的政治议题,都觉得难以理解。简单来说,我可能是俗称的「政治狂热者」。不知为何,许多台湾年轻人看起来很乏味的政治讨论,对我来说,却是异常珍贵让我愿意耗费心力去挖掘的宝藏。我的爸爸是马来西亚侨生,来台湾念大学后在台湾定居,而妈妈是印尼华侨,九岁就来台湾,他们因为成长背景而对中华民国有很深的认同,对民进党异常厌恶,或许是因为从小家庭环境让我很晚才认识政治的关系,也或许是因为族群身分在四大族群定义下显得模糊的关系,我对导致台湾政治现况中的族群认同因素,总是特别在意,也特别容易意识到,历史而导致的族群认同差异,是如何在台湾已经民主化接近25年的现在,仍然在暗地里影响着每个人对政治的喜好、厌恶、选择与判断,即使多数人基于强调理性而不会想承认这之间的关联性。
我就这样越来越陷入「关心台湾政治发展」的世界,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梦想改革的理想主义者,而另一方面,我也仍然接触着许多极少关心政治的朋友,他们更关心人生中其他更重要的事情。当「就算你不去找政治,政治也会来找你」、「超越蓝绿,打造台湾真正的公民社会」这种类似言论在其中一个世界里早已备受呼吁到近乎成为陈腔滥调,另一个世界里却从没听过这种言论,对他们来说政治不是市井小民该关心的事情,更何况生命中有这么多需要投注心力的事情,诸如爱情、课业、工作、创作、娱乐、宗教,甚至是思考生命的本质。同时处在这两种状态下,经常让我有着接近精神分裂的困惑感。的确,每个人的时间宝贵,到底我有什么理由认为,这部讨论台湾政治的无聊影片,应该让更多人浪费八十分钟来看?甚至看完以后花更多时间思考台湾政治的问题与未来?
或许,这已经超过我影片能处理的范围了,比起蓝绿之间的隔阂,上述那两个世界的鸿沟更大更深。做为这部纪录片的导演,我虽然是个政治狂热者,却同样也喜欢吃美食、旅游、看电影,担心年纪越来越大生不出小孩,生了小孩没时间养,也为工作与创作的兴趣如何平衡而担忧,但我依然相信去理解政治、思考政治,和这些生活是不冲突的。我只知道,当我开始把「政治」当做人生的重要课题看待之后,我从来没有感觉过人生是无聊或没有意义的,或许那是因为仍然抱持一丝改变现状的希望,当然,这里指的「政治」不只有「蓝绿」。
Reviews
You need to login to add your review. Click here to login.
Music
-
{{content.sale_price}}
Video
-
{{content.sale_price}}
Products
-
{{content.sale_price}}
Casts & Crews
傅榆
Director
Story:
台湾的民主自由在华人世界普遍受到羡慕,于此同时,台湾的蓝绿之争却也常让其他华人对民主的印象蒙上一层阴影。当上一代为了蓝绿意识形态吵的不可开交,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是如何看待蓝绿?他们还会为了「蓝绿问题」而水火不容吗?
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们在2012总统大选一年半前,聚集了不同政党倾向的年轻人,他们当中有深蓝、深绿、浅蓝、浅绿,也有不蓝不绿,其价值观各有不同,却同样少有机会跟不同理念的人「好好坐下来聊政治」。透过这种刻意安排的长期对话实验,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?